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近年来,产教融合在协同育人、联合科研等方面形成了较好的创新实践,但 “融而不合”“合而不深”等短板依然存在。如何打破产与教“两张皮”,真正做到为产业育人才?四川这个职教集团开启了新探索。
7月7日,记者从四川轻工职业教育集团(以下简称“轻工职教集团”)第四届理事会会议上获悉,该集团将全力服务川渝轻工产业转型,健全集团内“政行校企园”协同合作机制,成立轻工科研与技术服务平台,建设共享性实习实训基地,为食品轻纺产业发展培养一大批能工巧匠、大国工匠。
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部分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
在四川六大优势产业中,食品轻纺产业是四川的传统产业和最大的优势,川酒川茶香飘四海,蜀锦蜀绣名满天下。轻工职教集团成立于2013年,是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与食品轻纺产业发展相衔接的重要平台,由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发起成立。
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了“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”“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”等要求。“我们在实践中发现,食品轻纺行业研究性、科研应用型人才缺乏,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。”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邓春生表示,当下不少食品轻纺行业企业正面临转型,产业数字化转型人才需求增加,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创新。
去年,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两个职教本科专业,联合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,聚焦人才培养规格、课程体系、平台建设、工匠精神等关键环节,逐步完善了“技数共生”智能型食品工匠人才培养模式。
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海林发表演讲
“职教融合,不仅局限于传统订单班的被动培养模式,还应该更先一步,比如职业院校开展共性技术研究,有针对性培养一批实用性学生,有效带动企业转型升级。” 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海林介绍了一个调研中发现的案例,众所周知,年代悠久的酒窖更出好酒,微生物环境是关键因素。此前,四川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研发的生物发酵技术,让泡菜的制作时间大大缩短,推动眉山、宜宾等地泡菜产业快速发展。“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复制到川酒行业,通过产教融合,我们的研究机构研发新技术,职教学校教会学生,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就能有效帮助企业提升效率,实现转型。”